媒体报道
 
■ 国际公共艺术奖 雅昌网专题

作者:谢媛   2013-04-12 22:22:05   来源 : 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六大奖项上海揭晓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现场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和公共艺术论坛于今天在上海大学揭幕,论坛组委会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公共艺术》杂志主编汪大伟表示,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我们带来最新的国际信息,并为国际公共艺术提示多元的发展方向。
  主题“地方重塑”
  国际公共艺术奖的主题是“地方重塑”。作为公共艺术的核心要义,“地方重塑”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诠释城市生活与地域文化,关注空间环境,关注人文、历史脉络与公众日常生活,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体现出公共艺术对于重塑城市文明和市民文化生态的意义。“地方重塑”将公共艺术与地方经济建设联系起来,体现出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论坛
 
  在今天全天进行的首届国际公共艺术论坛上,六大奖项的代表,包括艺术家和策展人介绍了各自的项目,同时论坛重点关注两大方面——“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与“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由不同专家围绕6大案例做主题发言,引发讨论。与会嘉宾对获奖代表进行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MOT)总策展人长谷川祐子
 
  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MOT)总策展人长谷川祐子作主题演讲,她列举沙迦双年展中公共艺术事例,表示:“公共艺术应该根植于本地空间,关注当地人,他们会有自己的想像力创造空间各种可能性。”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顾骏则表示:"公共艺术是人类用艺术的视野来看待生活中的公共问题,并提供艺术化的解决方式。从中国文化的“现世”取向出发,在中国,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对公共生活的理念之具象化,也是公众直接体会生活之艺术化或美化效果的场合。"
  上海海城市规划院副院长孙珊教授结合国外公共艺术的事例,提出关于提升上海公共艺术品质的思考,她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艺术存在四个问题:1、数量远远不够;2、公共艺术布局不够人性化;3、历史文物保护意识不够;4、公共艺术品质有待提高。”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受之则认为:“公共艺术的作用体现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多具有艺术欣赏性的艺术空间;通过公共艺术带动建筑物的美观度;让政府提升对艺术的投以及提高市民的审美度这四个方面。”
  141件作品甄选6件荣膺大奖
  “国际公共艺术奖”是由中国《公共艺术》和美国《公共艺术评论》两家期刊于2011年共同创立。本次奖项以“地方重塑”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推举15位研究员,甄选了2006年1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期间创作的141件作品,包括壁画、雕塑、社区改造、空间转换、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在不同层面上具有标杆性,为我们理解和阐释公共艺术的基本内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例。
  六位资深专家组成核心评委团,主席由前英国利物浦双年展总裁路易斯•比格斯(Lewis Biggs)担任,成员分别是美国《公共艺术评论》杂志主编杰克•贝克尔(Jack Becker),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和公共空间基金会主管弗尔雅•厄尔德姆奇(Fulya Erdemci),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MOT)总策展人长谷川祐子(Yuko Hasegawa),巴西圣保罗大学当代艺术教授卡提亚•坎顿(Katia Canton),中国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公共艺术》主编汪大伟教授。经过反复讨论研究,26个案例脱颖而出, 最终选出6大案例荣获大奖。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
 
  在晚上进行的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上,美国《Public Art Review》杂志主编 Jack Becker先生介绍了本奖项的评选过程,并透露将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公共艺术协会”用于公共事业的发展。参加评奖的六件案例作为大奖依次揭晓,分别是《尼日尔建筑》、《纽约市空中步道公园》、《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厨师、农民、他的妻子和他们邻居》、《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21海滩单元》。其中,《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获得评委们的一致认同,夺得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全场大奖一等奖。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颁发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全场大奖一等奖
 
  最后,主办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与来自六大洲代表宣布2013年公共艺术奖全球评选活动启动。
 
 
2013年公共艺术奖全球评选活动启动
 

  对于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的意义上大美院院长汪大伟指出,通过评奖探索和构建国际公共艺术的评价体系,我们将与西方一起重建当下公共艺术的话语体系。首先,我们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亦步亦趋,需要平等合作,互相促进,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其次,借此机会构建一个国际化的公共艺术研究网络,其最大魅力在于共享国际资源,为我国公共艺术学科建设提供更高水准的学术平台;再者是以实际项目对举办地产生影响力,对地方建设起指导性作用。
 
获奖案例
 
上海大学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案例介绍(一)尼日尔建筑
 
  每幢建筑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以具有功能的艺术作品模糊了现实与幻想,唤起18世纪那种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浪漫和崇高的概念。
 
上海大学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案例介绍(二)《纽约市空中步道公园》
 
  在一段废弃的高架铁路上创造出凌驾街道上空的立体公园,融合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特征,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
 
上海大学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案例介绍(三)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以丰富的形态和朴实的材质体现合乎原地形地貌的生长状态,保留了部分农舍、水渠和农田,旨在保留大学城的城市原点,对当代城市建设具有导向性意义。
 
上海大学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案例介绍(四)21海滩单元
 
  让参与者经历一次心理上的逆向体验,将快乐与不安融合在一起,通过颠覆现实来揭示日常的不安感,体现出批判现实的寓意。
 
上海大学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案例介绍(五)厨师、农民、他的妻子和他们的邻居
 
  一群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和社区居民合作,将农业和烹饪作为文化复兴和社区重生的手段。事实证明,居民可以实现参与设计他们的城市的梦想。
 
上海大学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案例介绍(六)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
 
  公园的名字引自附近一个军事基地的称谓:提乌纳堡垒。提乌纳是当地一位英雄的名字,以他的名字命名是为了让团队回归这个名字本身的自然和社会意义。
 
 
 
 

组织委员会

主席:
汪大伟(中国) 杰克·贝克尔(美国)

副主席:
路易斯·比格斯(英国)
约翰·麦科马克(新西兰)
卢辅圣(中国)

秘书长:
金江波

副秘书长:
潘 力 凌 敏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珏、王洪义、刘景明、
阮 俊、 李 薇、岑沫石、
宋国栓、张羽洁、周 娴、
陈 阳、陈文佳、季纯潇、
郑 虓、 姚 舰、钟国祥、
胡建君、 常 皓、章莉莉、
婧淑婷、董顺祺、
傅梦婷、蔡建军

   
   
 
       
 
Copyright © 2012-2013 | 上海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86-21-66133330(董顺祺)
传真:86-21-66133764
地址:中国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E-mail:
pan715@yahoo.cn(潘力)
lingmin2006@gmail.com(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