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国际公共艺术奖 雅昌网专题

作者:邱家和   2013-04-19 17:22:32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国际公共艺术专家纵论“地方重塑”

 

 四川美院虎溪分校获得国际公共艺术大奖

  在振兴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公共艺术日益成为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日前在上海大学举办的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与论坛活动,云集各大洲的公共艺术专家,对全球最新的公共艺术案例所带来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国际专家针对论坛主办方精心挑选的上海地铁公共艺术、上海世博园改造、浙江玉环“美丽乡村”等三个项目进行了研讨与论证。


上海拥抱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在上海起步较早,在上海美术院校更是受到特别的关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表示,他们自我定位为“都市美院”,把公共艺术作为集聚学校的各个科系的创作资源来对接社会需求的窗口,已经架构了针对本校师生以及社会的技术实验中心、创作中心与创意中心等三个层面的公共艺术架构。多年来他们还积极介入上海许多重大的公共艺术项目,如上海地铁、上海世博会等公共艺术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院主办的《公共艺术》杂志为此与美国的《公共艺术评论》杂志共同发起了国际公共艺术评奖活动。他表示,希望通过国际评奖参与构建公共艺术价值评估体系。在论坛上,上大美院的团队,还就上海地铁艺术展览的规划作了专题报告。

  上海地铁也许是一个有趣的例子:截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网络效应已然生成,今年更是频频创出每天客流量近400万人次的新纪录。而上大美院从最早的地铁一号线的车站壁画,到整个地铁网络的视觉引导系统,长期参与其公共艺术项目的规划设计。他们推出的新方案意味着上海地铁将变身为全世界人流量最大的美术馆。正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袁雯教授在论坛上所指出的:公共艺术通过挖掘当地的人文内涵和历史积淀,激活当地人民改变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主动性,展现地域文化的魅力。公共艺术反映了一个城市,对待公共空间的价值取向,并且映射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品位。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的独特的魅力来自东西文化的融合,来自由此形成的多元和开放的特征,上海成为公共艺术的论坛的所在地是上海这个城市文化的使然,而公共艺术在上海也会得到上海城市文化的支撑。

全球聚焦“地方重塑”

  国际公共艺术评奖借助一个全球性的研究专家网络,把近六七年来全球最新的141件公共艺术案例集中起来,经过多轮讨论与投票,最终选出了6个大奖。说起公共艺术成功的因素,主持这次评奖的评委会主席、原英国利物浦双年展总裁路易斯·比格斯表示,首先,公共艺术对经济与社区发展有利,可以提高其知名度,变得全球闻名;其次,公共艺术带来“社会资本”的增益,这是一个很难评估的概念。而说到这些大奖所透露的公共艺术发展的新动向,参与案例推荐的研究工作的独立策展人赖香伶女士则表示,这次在6个奖项中得到特奖的委内瑞拉项目“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表明公共艺术已经从在公共空间设置艺术品,逐渐走到借助艺术参与社区建设。这一点在参与论坛的众多中国社会人文学者,如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广州美院教授李公明等人中也得到热烈的响应。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公共空间缺位,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公共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6个获奖项中有一个中国的项目:“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在论坛上四川美术学院的副院长郝大鹏教授代表获奖的四川美院作了精彩的报告,指出了这个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个精准的定位:通过保护校区所在地已有的农村地貌,反映“城市生长的原点”。在校区的规划设计上,一方面采用“十面埋伏”的策略是把教室、图书馆、行政楼、学生宿舍和教室的工作室等建筑隐藏在当地的山谷里,还大量采用了与山地共生的建筑语汇,使用当地的建筑元素如天井、院落;同时,借助田园美景的生态重建,通过保护池塘、梯田、路网、农舍、廊、桥、水渠、护坡等地貌来实现乡土再造;此外,还借助艺术创造如大门、校园里的雕塑、校友墙、美术馆和艺术墙等,为校园注入艺术活力。据悉,在重庆当地15个学校中,那是建设成本最低、却最具地方特色而赢得大家喜爱的。其实在前两年的大学城建设热中,这也是极其难得的案例,对“地方重塑”这个主题极具启发作用。

 

 

  

 
 
 
 

组织委员会

主席:
汪大伟(中国) 杰克·贝克尔(美国)

副主席:
路易斯·比格斯(英国)
约翰·麦科马克(新西兰)
卢辅圣(中国)

秘书长:
金江波

副秘书长:
潘 力 凌 敏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珏、王洪义、刘景明、
阮 俊、 李 薇、岑沫石、
宋国栓、张羽洁、周 娴、
陈 阳、陈文佳、季纯潇、
郑 虓、 姚 舰、钟国祥、
胡建君、 常 皓、章莉莉、
婧淑婷、董顺祺、
傅梦婷、蔡建军

   
   
 
       
 
Copyright © 2012-2013 | 上海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86-21-66133330(董顺祺)
传真:86-21-66133764
地址:中国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E-mail:
pan715@yahoo.cn(潘力)
lingmin2006@gmail.com(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