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上海共青团网
 
 
首届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暨公共艺术论坛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
 

来源:上海大学团委 时间:2013-04-22


    4月12日上午,由《公共艺术》(中国)和《公共艺术评论》(美国)联合主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暨公共艺术论坛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公共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案例的创作者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袁雯、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应邀出席并致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主持开幕仪式。
    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罗校长首先介绍了本届公共艺术奖评选的大致情况,指出公共艺术论坛对于推动上海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思考城市空间再造将获得新的启示。他表示,上海大学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联系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和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寻找合作机遇,开辟一条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之路。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袁雯首先祝贺论坛圆满成功。袁雯说,上海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国际化城市,它的独特魅力来源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及开放多元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海派文化的精髓。同样,多元和开放又是公共艺术的呈现方式和评价方式。所以,上海成为公共艺术论坛所在地,是上海的城市文化使然。她希望借助本届公共艺术颁奖仪式暨公共艺术论坛这样一个平台,给上海的文化、社会和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在开幕式上,来自瑞士、德国、荷兰、美国、委内瑞拉以及中国的艺术家,分别介绍了获奖案例的创作及内涵。
    当天18:00,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大学新校区图书馆讲堂隆重举行。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以“地方重塑”为关注要点,历经两年的研究和评选,全球15位研究院共推荐141个案例参评,评委会从中评选出26个提名案例,角逐6个获奖案例。参选作品,涵盖壁画、雕塑、社区改造、空间转换、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诠释城市生活和地域文化,关注环境空间,也关注人文、历史脉络和公众日常生活,体现出公共艺术对于社区再造及重塑市民文化生态的意义,艺术家通过公共艺术表达出对城市发展的思考。获奖结果于颁奖典礼上揭晓,瑞士的《尼日尔建筑》、美国的《纽约空中步道公园》、中国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德国的《21海滩单元》、荷兰的《厨师、农民、他的妻子和他们的邻居》、委内瑞拉的《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共六项公共艺术项目获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其中委内瑞拉建筑师Alejandro Haiek Coll的公共艺术项目《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问鼎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大奖。颁奖典礼的尾声,来自六大洲的代表共同启动了2013年国际公共艺术奖全球评选活动。     公共艺术论坛以地方重塑为主题,进行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的专题研讨,并分别对上海地铁公共艺术、上海世博园区改造和浙江玉环县美丽乡村建设三个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和研讨。

 

 

 

 

 

 

 

 

 

 

 
 

组织委员会

主席:
汪大伟(中国) 杰克·贝克尔(美国)

副主席:
路易斯·比格斯(英国)
约翰·麦科马克(新西兰)
卢辅圣(中国)

秘书长:
金江波

副秘书长:
潘 力 凌 敏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珏、王洪义、刘景明、
阮 俊、 李 薇、岑沫石、
宋国栓、张羽洁、周 娴、
陈 阳、陈文佳、季纯潇、
郑 虓、 姚 舰、钟国祥、
胡建君、 常 皓、章莉莉、
婧淑婷、董顺祺、
傅梦婷、蔡建军

   
   
 
       
 
Copyright © 2012-2013 | 上海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86-21-66133330(董顺祺)
传真:86-21-66133764
地址:中国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E-mail:
pan715@yahoo.cn(潘力)
lingmin2006@gmail.com(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