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发言
 
 
■ 4月12日
 
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
(下午14:30)

《美学城市中的公共性》

 
中国美术学院杭间教授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杭间教授发表题为《美学城市中的公共性》发言,他说:“荷兰哲学家海因茨说,美学来源于城市生活,后者是前者的土壤。然而,这其中的内容,有的是会变成一个形式的躯壳。有的虽然有思想,但是有可能这个思想可能是一个假象。另外不可否认,在所谓的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是是由商业策略推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尤其要警惕创意产业这四个字,在创意产业的口号下,公共艺术的娱乐化生产会变得令人值得怀疑,因为这里面我很想知道,它的内在的资本,它的文化的价值,以及这个文化的消费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其次,随着新一代的成长,公共性的本质蜕变为娱乐知识的服务,公共生活的民主精神被不断的支解,这样的状况在东亚已经变得比较明显。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想公共艺术如何在保持刚才有的先生发言当中提到的,公共性的本质也是值得思考的。
       “并且,我认为这种在美学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公共艺术所出现的城市化,躯壳性,以及商业性影响的这样一些因素,如果在专制制度下出现就更有危险性。专制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不是经过充分吸收大多数的意见而产生的决定,往往通过权力交换、利益交换而来实现某一个所谓的艺术样式或者是公共行为的建成。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可能目前会遭受到非常大的困难。
        “有一种解决办法是回到公共艺术家的状态。所谓的公共艺术家,我指的是那些城市的游荡者,对于他们来说,城市如果变成这些艺术家的最好的隐居地,能够让他们自由的游荡或者闲逛。这样的艺术可能产生某一种超越一般价值之上的结果。当然,同时这种艺术原本状态的产生必须跟民众、社区,跟民众的意愿,跟社区需求产生一种非常密切的结合。”

 

 

 

 

 

 

 

 

 

 

 
 

组织委员会

主席:
汪大伟(中国) 杰克·贝克尔(美国)

副主席:
路易斯·比格斯(英国)
约翰·麦科马克(新西兰)
卢辅圣(中国)

秘书长:
金江波

副秘书长:
潘 力 凌 敏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珏、王洪义、刘景明、
阮 俊、 李 薇、岑沫石、
宋国栓、张羽洁、周 娴、
陈 阳、陈文佳、季纯潇、
郑 虓、 姚 舰、钟国祥、
胡建君、 常 皓、章莉莉、
婧淑婷、董顺祺、
傅梦婷、蔡建军

   
   
 
       
 
Copyright © 2012-2013 | 上海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86-21-66133330(董顺祺)
传真:86-21-66133764
地址:中国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E-mail:
pan715@yahoo.cn(潘力)
lingmin2006@gmail.com(凌敏)